小寒,于每年公历1月5-7日交节,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。古人认为,冷气积久而寒,天渐寒,尚未大冷,是谓小寒,意思是小寒节气虽冷,但是还没有冷到极致,大寒才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候。
关于大寒和小寒哪一个更寒冷的问题,前有古人用节气名字直截了当的表明大寒的寒冷程度远胜于小寒,后有广为流传的民间谚语——“小寒胜大寒,常见不稀罕”,说明小寒的寒冷程度远不亚于大寒。今天,小编用科学数据说话!按照现代气象的观测数据,全国多数地区、多数年份,小寒都要冷于大寒。那为什么古人要将其命名为小寒呢?原因有三!第一,古代无法准确测量气温,因此,只能通过观察冰层的厚度和硬度来判断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“地冻”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,大寒时地冻最坚,所以古人以为大寒最冷。第二,古人判断天气寒冷程度的依据是人的主观感受。小寒时,天气虽然很冷,但人们的耐受力强。大寒时,即使气温没有小寒时冷,但人们的耐受力下降,反而会觉得更冷。第三,古人信奉“物极而反”的理念,认为天气开始变暖前的最后一个节气,就是最冷的时候,所以,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就获得了大寒的名号,而最冷的节气只能被称为小寒。因此,衡量寒冷的古今视角的差别才是导致“小寒胜大寒”局面出现的主因,而非古人判断有误。小寒节气,气温续降,多添衣物,多喝热水,适当锻炼,增进食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