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各玉米产区几乎都有腐霉茎腐病的发生,有明确调查结果与报道的有22个省份: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新疆、甘肃、宁夏、陕西、山西、河北、北京、天津、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。
玉米腐霉茎腐病引起地表玉米茎秆组织的崩解,使得水分无法向上运输,导致籽粒灌浆受阻,从而引起产量损失。因此,病害发生越早对生产的影响越大。腐霉茎腐病在田间一般发病率为5%~10%,严重时感病品种发病率可达40%~80%,减产达25%~50%。
玉米腐霉茎腐病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。当玉米进入乳熟阶段时,植株全部叶片突现失绿变灰,快速干枯并下垂,似水烫样,逐渐转为枯黄色,但短期内植株不倒伏;数日后可见植株贴近地面的1~3茎节表皮逐渐从绿色转变为褐色,茎节开始变松软;病害继续发展,发病节表皮褐色加深,茎节进一步变软,剖开茎皮,可见内部髓组织被分解,湿度大时在茎内残存的维管束间可见灰白色的病菌菌丝;如果病害发展快,也会因髓组织快速失水而出现茎节缢缩的症状;病害进一步发展则引发因茎髓组织分解而导致的茎干倒折;玉米品种间对腐霉茎腐病具有抗性差异。在田间,玉米腐霉茎腐病与镰孢茎腐病较难区分,前者主要以叶片青枯为主,茎髓变褐腐烂;后者以叶片黄枯为主,茎髓变紫红色。
玉米品种间对腐霉茎腐病有明显的抗性差异,因此在生产中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是控制病害的最重要的措施。合理施肥有利于提高品种的抗病性。在底肥中增施钾肥(225kg/hm²)和锌肥45kg/hm²)都能够有效减轻田间病害。